通知公告
中心要闻
第137期学术沙龙——中文类各级科研项目申报的目标、主题与技巧
发布人:沈淼  发布时间:2025-11-09   动态浏览次数:10

117日下午,东北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张节末教授在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开展了题为中文类各级科研项目申报的目标、主题与技巧的专题讲座。


张节末教授早年师从著名学者吴调公先生和冯契先生,学术底蕴深厚,曾多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在《哲学研究》《文学遗产》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专著《禅宗美学》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比兴美学》荣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目前,张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早期文明与东亚文明关系研究。

在讲座中,张节末教授结合自身主持及指导学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经验,以其结项的一般项目《古诗十九首与玄学时代研究》以及2025年新立项的重点项目《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取象原则与艺术标的物谱系研究》为例,深入浅出地分享了项目选题的核心原则与方法路径。


张教授指出,高质量选题应把握三个关键:

一是突出稀缺性强化选题吸引力课题应力求“独一无二”,题目须反复推敲,具有冲击力,力求在第一时间吸引评审专家关注;

二是紧扣国家需求彰显研究价值选题应主动对接国家的政策与文化导向,服务社会重大现实需求,增强课题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三是夯实前期基础注重成果积累申报人应持续积累与课题高度相关的高水平论文,为项目成功申报提供坚实支撑。

在互动指导环节,张教授40余位教师的申报选题逐一进行细致点评,并针对一些选题提出了修改建议。他强调,题目应精准醒目、凸出核心关键词;倡导跨学科视野与理论创新;注重概念界定的清晰性,强化问题意识。同时,他建议教师立足学术积累,持续深化前期研究,不断提升论证质量。

会议最后,张节末教授强调项目申报是系统性工程,希望各位教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勤奋耕耘,系统深入地推进自己的学术研究,勇于挑战高层次项目。他建议教师们反复推敲,精心打磨,认真研讨,确定好选题,进行深入的论证。

本次项目选题指导会内容翔实、交流深入,有效激发了教师的申报热情,为教师们2026年度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群贤中路2801号(镜湖校区) 会稽路428号(稽山校区) | 电话:0575-89115678 | 邮编:312000
版权所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 浙公网安备33069802000007号 浙ICP备05014601号-1